“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助于維護地球家園,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要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構建經濟與環境協同共進的地球家園。”
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視頻出席在昆明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并發表主旨講話。
當前,合肥市正積極開展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等相關工作,今年以來合肥野生動物園共救助野生動物170余次。
動物資源調查日前啟動
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工作方面,近年來安徽收獲頗豐。
據統計,全省維管束植物有3645種,占全國的13.1%,分隸于225科1232屬。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有31種,包含銀杏、紅豆杉、南方紅豆杉、銀縷梅等6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已知脊椎動物44目125科730種,約占全國種數的26%。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云豹、豹、黑麂、梅花鹿、揚子鱷、白鰭豚等21種。
目前,全省已建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39處,總面積約40萬公頃,占省國土面積的2.86%。已建省級以上濕地公園54處,總面積約10.4萬公頃,占省國土面積的0.74%。已建自然保護區和濕地公園有效地保護了全省70%-80%的野生生物物種,以及許多極為重要的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森林生態和濕地生態系統。
記者從合肥市林業和園林局獲悉,當前林園局濕地處、資源處等業務處室已經展開合肥市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等相關工作。預計到2023年將會對全市現有動物進行詳實的掌握。
精心打造“合肥古樹名木”小程序
作為生物多樣性中的重要一環,近年來合肥重點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工作,除邀請樹木專家定期走訪調查外,還精心打造“合肥古樹名木”小程序。
據統計,當前合肥市共有百年以上名木12株,一級古樹10株,二級古樹41株,三級古樹2591株,為全市生物多樣性增添歷史印記。
查詢“合肥古樹名木”小程序,登記在冊的古銀杏樹累計31株,年齡在500年以上的共有5株。其中,年齡最大、最為古老的銀杏樹位于巢湖市蘇灣鎮東黃村委會廣佛寺,樹齡約808年。
說起這一棵古樹的保護,可謂是“全村動員”。
2012年的一天夜里,這棵古銀杏樹遭遇了一場暴雨大風惡劣天氣的襲擊,一側枝椏斷裂,直徑約50厘米、長約5米,原先5支粗壯的枝椏僅剩下3支,東黃村村民隨即逐級上報請來了專家會診,提出村民所建房屋緊鄰樹枝,嚴重影響了樹木的正常生長,才會導致枝椏不堪負重而斷裂。專家建議,拆遷房屋,為古樹讓出空間。
為保護古樹,東黃村全村動員,很快這個提議得到了古樹周邊26戶村民的一致贊成,他們整體搬遷至距離銀杏樹30米開外的地方。
與此同時,巢湖市林業局按“一樹一策”制度對該古樹進行了相應保護:搭建支撐架;去除寄生植物,拆除周邊雜物及建筑;掏出腐爛物,通風干燥做好防腐處理以及階段性的除蟲除病……為這棵808年古銀杏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
今年已救助野生動物170余次
2020年4月,合肥野生動物園被省林業局列為省級野生動物收容救護機構,多年來始終以野生動物救護基地的稱號,承擔救護職責。主要救助受傷、迷途或者執法單位救送的野生動物,2021年到目前為止已救助170余次。
除了日常救護,合肥野生動物園定期將符合放生條件的野生動物放歸自然,保護合肥市內生物多樣。今年9月,紅隼、灰臉鵟鷹、鳳頭鷹等7只被救護的小動物已放歸自然。工作人員表示,回歸自然生活,是對它們最好的保護。
此外,野生動物放生還需要注意該動物是否是本地物種,如遇到外來物種則需要和它們長期生存的屬地進行聯系,去當地進行放生,以避免破壞環境平衡。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孫皞乾 通訊員 張鳳嬌